情系国土
三年前的今天,我因为要报考哪个单位而犹豫不决,觉得报考司法部门更对口我的专业,但是没想到阴差阳错的考入了国土局,成了国土资源大家庭的一员,更没想到后来竟与国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个工作岗位是在基层国土资源所,初涉国土工作,我才意识到我除了一腔热情外什么也不懂,简直就是一个门外汉,总觉得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宏大抽象的概念,到底要如何管理如何保护仍然搞不清楚,摊开土地利用规划图和现状图,我连地类都分不清,我甚至懊恼自己选错了行业,但同时我心底又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种劲头给了我征服的欲望和斗志。于是我开始从零做起,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不懂就一遍遍的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请教领导和同事,期间领导和同事给我的帮助、指导、鼓励让我受益匪浅。
渐渐的我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掌握了执法监察工作的程序和要领,每天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巡查执法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其中的辛苦,更明白了“开发”和“守望”并不是矛盾的,“守望”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为了更合理更有秩序的“开发”;参与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开发整理文本的起草和实施,我才深深理解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对于我国当前经济走出因为土地供不应求而进入瓶颈的局面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建设用地手续的经办让我体会到了土地审批程序的复杂和严谨,我想这也是我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土地基本国策的又一体现;几千户宅基地发证更是挑战了我的工作极限,从测量、申请、填报资料到初审、再审、批准登记、打证、发证工作量超负荷而且又容不得半点疏忽,在那段时间里“5+2”、“白+黑”、“晴+雨”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所里的同事们没有一个喊累叫苦,其中还因为我的马虎而导致了已经完成的几百户的发证材料要重新返工,他们也没有一个人抱怨我,这让我非常感激和感动,这种团结协力的集体精神也深深的鼓舞了我。
不知不觉在所里工作两年多,我的足迹已经遍布辖区内每一寸土地,而且竟然也养成了职业病: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只要看到有施工或者采挖的情况,就想问问人家有没有手续,看到大片大片的果园被非法铲平就会惋惜心疼,这可能就是“行业自觉性”。国土资源管理对我来说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也并非是只有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迹才算真正保护国土,保障发展,它更多的是体现在了工作的细枝末节中,我已经喜欢上甚至是爱上国土事业。
而后我调到了分局窗口工作,这给我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挑战,我又开始以百倍的热情和虔诚的姿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窗口的工作和所里工作不尽相同,它更加精细,对业务水平也要求的更高,于是我不停地潜心学习和钻研业务。国有和集体土地审批、土地发证、二手房交易、土地抵押登记、采矿许可等具体手续办理是我主要的工作对象,在我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我发现它们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是一致的,或者说它们的初衷和理念是相通的,由一项业务拓展开去就是另一项业务,学会其中一项就可以融会贯通到其它方面。此外学科和学科之间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如果说窗口岗位教会了我怎么办理业务,那么《民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则教会了我为什么要这样办理,这也印证了一个哲学原理:“感知到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感知它”,好的思路和工作方法能让我进步的更快,学的更精通。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学会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让我潜移默化的对国土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不是英雄,但我心甘情愿的为如此多娇的江山、如此湛蓝的天空,如此苍茫的大地贡献我的青春年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土事业任重道远,我会沿着一代代国土人前进的方向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但是我不想也不能踩在前辈的脚印上行进,因为这样简单的复制势必后会造成墨守成规,只有创新思路、独辟蹊径才能走的更远。
(作者:莱芜市国土资源局钢城分局 吴会庆)